
青島市教育局接到《關于建立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聯(lián)席會議的提案》后高度重視,圍繞市政協(xié)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提出的盡快組建“青島市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聯(lián)席會議”、將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納入規(guī)劃體系、建立基層校外教育服務體系、建立青島市校外教育專家委員會等方面的意見建議,積極協(xié)調研究,取得一定成效。
推進組建青島市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聯(lián)席會議,加強對校外教育的統(tǒng)籌與管理。我市高度重視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注重發(fā)揮社會資源在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堅定理想信念、錘煉道德品質、提高科學素養(yǎng)、增強實踐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市教育局聯(lián)合相關部門,出臺了《關于深入推進中小學生社會課堂建設的意見》、《青島市中小學研學旅行工作管理辦法》,建立了“青島市社會課堂工作聯(lián)席會議”制度,成立“青島市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協(xié)調小組”,按照各自職責和分工,研究和制定相關政策,共同指導保障研學旅行工作順利開展。近年來,市教育局每年聯(lián)合相關單位,開展未成年人社會課堂和研學旅行基地的認定與管理工作。
建章立制,將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納入規(guī)劃體系。我市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等11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山東省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實施方案》等要求,組織各級各類學校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全面提升青少年學生的綜合素質。統(tǒng)籌校外活動場所管理,建立起了規(guī)范的中小學生校外教育活動管理機制。截至目前,已依托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應急安全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社區(qū)等社會資源,遴選了5家“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14家省級中小學生研學基地、121家市級研學旅行基地、477家未成年人社會課堂,初步建立起了以社會課堂為主體、其他社會教育資源為補充、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校外教育體系。我市把校外實踐活動作為推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對中小學生每年參與未成年人社會課堂和研學實踐活動的時間、次數等內容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為建立健全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和評價機制,我市開發(fā)啟用“青島市中小學生社會課堂”網絡平臺。該平臺具有基地管理、實踐活動全流程記錄、全過程評價等功能。
整合各方資源,建立基層校外教育服務體系。我市注重整合各方資源,調動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參與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市、區(qū)兩級科技館以及海信探索中心等社會化科普教育基地定期組織開展科普活動和集中開放活動。為積極探索解決假期學生看護難的問題,我市啟動學生假期托管服務工作,托管方式分為學校托管和社會托管兩種方式。目前,托管以學校托管為主,每班人數40人左右,并配置有教師、志愿者和管理人員。9月份全市參加課后服務學生達到87.7萬人,參與率超過95%。目前在市區(qū)有32所學校晚自習試點,學生參與率達超過90%。青島金門路小學“‘三全多樣’暑期托管點亮成長新時空”特色案例被中央電視臺二頻道進行報道。
搭建平臺,建立青島市校外教育專家委員會。為推進青島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我市于2020年初成立了教育公眾咨詢委員會。該委員會由50名咨詢委員構成,委員中既有教育專家代表、社會組織代表、行政管理部門代表,也有先進模范代表、媒體記者代表和市民代表,具有高層次、多領域、跨部門的特點,有利于保障我市教育決策的出臺更加符合教育規(guī)律、更好反映人民群眾需求。同時,我市還注重加強與在青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市教育局與青島酒店管理學院研學系在研學基地標準制定、行業(yè)培訓、研學課程研發(fā)等方面長期合作。團市委成立了由優(yōu)秀共產黨員、退役軍官、律師、公安干警、抗疫英雄等人員組成的“青島市校外少先隊輔導員聯(lián)盟”,打造了一支專注少先隊工作、樂于奉獻的校外教育隊伍。
下一步,市教育局將在“社會課堂工作聯(lián)席會議”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協(xié)調小組”的基礎上,與相關部門協(xié)商,完善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聯(lián)席會議機制,統(tǒng)籌協(xié)調和指導全市青少年校外教育以及校外活動場所的管理工作。同時,建立規(guī)范化的議事制度,定期召開會議,協(xié)調解決重大問題,保障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順利開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